近来,多个城市宣布
取消公摊面积,由此引发热议。衡阳、张家口等地率先推行新政策,房价按
套内面积计算,这一变化可能对
购房者有利。业内专家指出,取消公摊或提升购房积极性,增强房产市场信心。

最近,关于“取消公摊”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多个城市包括河北的张家口、湖南的衡阳等,已经开始探讨如何以套内面积来计算房价,而不是再受公摊面积的影响。张家口市在12月17日的政策中明确鼓励现房销售,同时逐步取消公摊。衡阳市则正式发布通知,自2025年起,全面实行商品房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这标志着购房者所购买的面积将更加透明清晰,不再有被“公摊”稀释的担忧。
随着政策的推进,部分二三线城市已开始出现“零公摊”“得房率超100%”的房产项目,吸引了不少购房者的目光。早先,广东省肇庆市已率先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并在市场上获得了积极的反馈。整体来看,取消公摊正在成为一种广泛认可的趋势。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在推动这种变革,早在2019年的《住宅项目规范》中就建议住宅建筑交易应基于套内使用面积。业内人士认为,取消公摊不仅能提高得房率,还能提升购房者的信心和购房积极性。
取消公摊面积的政策无疑让购房者更心动,因为这意味着更高的得房率和更透明的房产交易。一直以来,公摊面积被视为房地产交易中的一个“灰色地带”,购房者花费的金钱并没有完全体现在实际使用面积上。这样的不透明不仅影响了购房者的消费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房市的信任。因此,多个城市陆续推出按套内面积计价的政策,意在提高房市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未来,这种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为购房者带来更多的实惠。但也有观点认为,取消公摊可能会导致开发商将原本的公共面积成本转嫁到套内面积中,从而变相提高房价。因此,相关政策的实施需要细致地考量和监管,以避免新的市场不公平现象出现。总体来说,“取消公摊”是一项有潜力提升购房满意度的政策,但其实际效果如何,还需通过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