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张家口特价租房>  正文

手机看新闻

港珠澳大桥破记录:你还记得40年前,手拿大哥大、腰挂BB机的日子吗?

张家口特价租房2018-10-24 23:08:48

正文共3885字,阅读约需2

编辑丨大副

今天听到一则热血沸腾的消息:10月24日,耗时15年的“港珠澳大桥”终于要正式通车了!

港珠澳大桥有多牛?一句话,总长达55公里,是中国历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施工难度的跨海桥梁项目,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

看到这座桥,全世界都被它震撼了。

如今再回忆起那个年代,才发现时间能改变的不只是一个人。

01

一时间,时髦女青年流行剪“幸子头”。“幸子衫”也成为畅销款,全民撞衫。

街头的造型店还是新鲜事物,谁要是烫个卷发,回头率。

随之引发的是“西装热”,满大街,不分人群、场合,处处流行穿西服。

虽是松垮的、邹巴巴的款式,皮带环上再挂一串钥匙,仿佛大家都是“白领一族”了。

男青年中,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是的撩妹装备。

1985年,电视剧《上海滩》引进内地,街头一时间都是风衣男子。

这是当时的校园时装表演,个个都是许文强。

1988年骑自行车的北京市民,可见当时的服饰已经非常新潮了。

到了90年代和新世纪,穿衣搭配已经不仅仅是掩体遮羞,更是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方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潮流,谁当年还不是赶时髦的人儿啊。

02

80年代的中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了质的提升,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小康。

这是1983年上海的一桌高规格酒席,茅台酒8块钱,还有当时流行的桔子水饮料。

桌饭菜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很少人吃得起。

这是80年代的大学咖啡厅,只有晚上开张,因为白天是教工的“食堂”。

别看它很山寨,这在当时可是时髦场所,门口摆着双喇叭录音机,一首《甜蜜蜜》就足够吸客。

那时候,可乐刚刚进入中国,很快成为风靡的饮料。

1987年冬天,山羊胡子老人的招牌出现在了北京街头。开业天,长长的队伍从店内一直排到路边。

在计划经济时期,“手中有粮票,心里才不慌”。

90年代后,粮票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勒紧裤腰带攒粮票”的日子从此结束了。

03

还有橘红底色,印着大红牡丹的床单,别说你家没有过。

这就是80年代的家庭生活写照。与食物相比,那个年代的电子产品价格高昂。

空调在那个年代是神一般的存在,能装上空调的家庭称得上大户人家。

“万元户”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自行车、电视机和缝纫机是此时的“三大件”。

有了这三样宝贝,就可以当嫁妆,把媳妇娶回家。

不像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购物,当年的商品匮乏,“抢购”也因此成了流行词。

洋字号的商品狂卷,从家电到打火机,都是舶来品独领风骚。

时间到了90年代,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成为了历史。

今天,如果你的父母在生活中处处节俭,请不要见怪。

因为,勤俭节约的习惯在他们那一代人心中打下了太深的烙印。

04

自行车是80年代人们最依赖的交通工具。

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80年代初交通高峰期时壮观的自行车流

当时的人们断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的街边会堆满一种能共享的自行车。

除了自行车,摩托车也开始逐步成为有钱人的新宠。

摩托车取代了自行车,跻身富裕家庭的“八大件”,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是一件风光的事情。

这是曾经的经典摩托车型幸福250,那叫一个拉风炫酷,是很多男人的英雄梦想。

八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是运输的主力军,空运尚不发达的年代,出远门要坐几天的绿皮火车。

随着国家逐步解除了私人购车的限制,“私家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当时的桑塔纳是土豪配置,而红旗牌轿车嘛,则是神级土豪。

直到1988年,中国才有了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对比于今天中国高铁的享誉世界,这个发展速度已经足够令人惊叹。

事物总有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当年的牌自行车,如今都成古董了。

那时候的约会就是一起散散步,或者骑一辆自行车,摇摇晃晃,简简单单。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爱情的味道。

05

“1987年11月2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成为中国个手机用户,虽然花费了2.6万元。”

说这话的人叫徐峰,中国个拥有手机的用户。

这里的手机,自然是指摩托罗拉公司的砖头一般大的“大哥大”,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进入了移动通讯时代。

那年头,手上能拿个大哥大的,都不是一般人。

拉出长长的天线,在人群里随便喊上一句:“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便会引来无数惊羡的目光。

大哥大之后,寻呼机也开始普及,中国人习惯把它称为“bb机”。

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

1994年, 和 莲主演了一部叫《都市情缘》的电影,bb机成为了两人爱情传递的载体,孕育了无法预测的爱情狂喜和悲恸。

这就是当时都市生活的一个写照,“有事呼我”,是当年的告别语。

家庭电话和手机的普及,让传呼行业迅速衰败。

创业初期最想做寻呼机的小马哥,在看到bb机逐渐被遗弃之后,才做出了一款叫OICQ的产品,也就是后来的QQ。

互联网的浪潮在新世纪滚滚袭来。

从大哥大、翻盖手机到诺基亚,再到如今遍地开花的智能手机,长江后浪推前浪。

有时候挺怀念当年没有手机没有微信,只能用书信传情的年代。

一字一句写好,再小心翼翼折成喜欢的形状,贴好邮票塞进邮筒,满心欢喜的期盼对方的回信,日子就这样慢悠悠过去了。

就如木心先生的“网红诗”《从前慢》所写的那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06

70年代末期开始,黑白和彩色电视机相继走进中国家庭。

07

舞厅无疑是80年代最赶潮流的场所,跳舞成为大上的娱乐活动。

如果你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可能很难想象当时的舞厅有多火爆。

在舞厅里,有的跳出了友情,有的跳出了爱情,当然,也可能是婚外情。

不去舞厅的,就在家里跳贴面舞;年纪大一点,就去广场跳交际舞。

这是当时的校园舞会,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那就跳同性交际舞。

热情奔放的迪斯科(Disco)传到中国后,病毒一样蔓延开来,成为全民的风尚标。

多年后,快手上的“土嗨”社会摇,前身就是“的士高”。

有舞蹈的地方就有音乐,录音机也在八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家庭。

新闻,戏曲,相声,音乐……听收音机、录音机是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

那时 的“靡靡之音”流传到大陆,成为内地原创流行音乐的启蒙。

日本的卡拉OK流入内地后,很快成为最风靡的市民自娱自乐方式。

农名工兄弟姐妹们最时髦的夜生活,就是街边的卡拉OK,一元钱一首歌,唱得乐此不疲。

美国《时代周刊》还曾写道,卡拉OK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08

唱歌跳舞那毕竟是大人们的娱乐,小孩们自有一片天地。

对于在八九十年代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最爱读的书是小人书,一看就是一整天。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80年代是小人书的鼎盛时期,古典名著、英雄故事应有尽有……小人书绘画细腻,生动写实,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

任天堂和小霸王游戏机成了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拿着游戏机,沉迷于俄罗斯方块和贪吃蛇不能自拔。

一毛钱的冰棍和冰袋,是炎炎夏日最舒适的享受。

那时的夏天没有手机,没有吃鸡,只有蓝天白云草地,以及老鹰捉小鸡。

跳房子,跳皮筋,过家家,打弹珠……独属于八九十年代的风景,00后再也不会有的童年。

爆米花大爷,拉着老式爆米花机走乡串户;还有挑担工,用零食换取鸭毛、凉鞋、酒瓶子等,都是如今已经消失的走江湖的行当。

这是80年代的农村小男孩,背着背篓拿着镰刀,从小帮家里干农活。

那个年代长大的农村孩子,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09

1978年春天的大学校园,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批新生。

文化的闸门一打开,洪流便滚滚而来。

不像现在沉迷于手机和游戏,80年代的大学生,在宿舍的娱乐就是看书,即使抬头就是钟楚红和 。

白衣飘飘的年代,大学里每个宿舍都有一个会弹吉它的“老狼”。

学生们对知识极度渴望,新书到货就被哄抢,这样的情景恐怕现在也只有在春运抢票才出现。

那是一个激情又充满诗意的年代,清新,朴素,带着一点理想主义。

这是当时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盘地读书的人们。各地不多的图书馆,常年洛阳纸贵。

作家查建英说,在八十年代人们像对待初恋情人一样痴迷地追求知识、追求创作,把阅读、探索和思索作为生活中的愉悦,并且感到幸福,很浪漫也很诗意。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被人们称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到了90年代,宏大叙事渐行渐远了。

没人摇滚,也没人愤怒,因为大家都开始忙着挣钱了。

10

“下海”是那个时期最流行的词汇。

那时的海南,就像一场商业学校,告诉了很多人什么叫市场,怎么做企业。

那时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如今仍活跃在商界的代表人物如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他们被称为“84派”,1984年也被称为企业家元年。

假如说火红的80年代是理想主义,新世纪是消费主义,那么90年代则是现实主义。

1990年,深交所和上交所相继营业,一开市就出现炒股狂潮。

1991年,一部叫《外来妹》的电视剧热映,一代打工族撑起了中国制造业的半壁江山。

也是从那年开始,私有经济高飞猛进。

1992年的“南方讲话”,带着改变家国命运的梦想出发了,轰轰烈烈地奔向了一个新纪元。

进入新世纪,一切事物的更新换代步伐更快了。在生活方面,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二维码、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80后90后从乳臭未干,也不知不觉撑起了社会脊梁。

如今老家的房子变大了,却很少有时间回家看看了。动动手指就能叫外卖了,却想念爸妈做的饭菜了。

从1978年到2018年,转眼过去了40年。哭过、笑过,40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再也不见当年白衣飘飘的少年。

40年的生活记忆,如白驹过隙,短暂却美好。不管日子如何艰难,都要找到生活中那点点微光坚持下去,就像最初的我们,怀揣着年少时的梦想和爱,一路勇往直前。


来源: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彩评论(0)

回复还可以输入200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